【本報訊】澳門城市大學昨日在氹仔校區何賢會議中心舉辦 “察哈爾外交大講堂”,邀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央視《法律講堂》主講人袁燦興教授擔任主講嘉賓,發表主題為“明代的澳門、中國與世界”的專題演講。城大校長劉駿,察哈爾學會副秘書長兼港澳辦公室主任王江有出席講座。
劉駿致辭時表示,城大一貫重視培養師生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為此設立城大-察哈爾中心、中國文化研究院、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海峽兩岸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為師生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多元平台。
劉駿向是次講座的主講者袁燦興教授表示熱烈歡迎。他談到,袁燦興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社會史研究,撰寫了《軍機處二百年》《政商現形記:清朝的權力、貿易與商幫》《朝貢、戰爭與貿易:大航海時代的明朝》等多部重要歷史作品,著作等身。是次講座引領師生回顧明代中後期中國與葡萄牙人從接觸、衝突到融合的歷史進程,突出澳門作為中西文化樞紐在全球化早期發揮的關鍵作用。
在講座中,袁燦興教授從16至17世紀葡萄牙的全球開拓引入,圍繞“朝貢、戰爭與貿易”三個關鍵詞,串聯起晚明時期澳門與中國和世界之間全球化互動的歷史。他指出,當時的諸多戰爭實則都與朝貢貿易相關,當朝貢順暢時,中國與各方勢力處於貿易狀態;當朝貢不暢,則會引發戰爭。從這一視角進行解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晚明時期大歷史的宏觀走向。
袁教授援引史料,談到“通事”(即翻譯官)在全球化時代的重要性。葡萄牙人停留澳門後,澳門逐步成為重要的貿易窗口,同時亦成為國人學習葡萄牙語的地方,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由澳門培養的翻譯人才。他在演講中旁徵博引,穿插講述一個個與澳門相關的有趣歷史故事,生動地告訴大家澳門雖小,卻在遠東政治、軍事、貿易格局演變中扮演了關鍵的“支點”角色。
講座收獲師生的熱烈反響,現場座無虛席。在交流環節,袁燦興教授與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和互動,同學們圍繞外部勢力對明朝政策的影響、絲銀對流等等問題向袁教授請教,獲得他幽默且精闢的解答。
出席本次講座的還有城大葡語國家研究院課程主任周平、Joao Simoes,圖書館館長師麗梅以及察哈爾學會代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