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天津8月31日消息,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日在天津迎賓館分別會見了來華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印度總理莫迪以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習:中印應實現“龍象共舞”
在與莫迪的會面中,習近平指出,去年我們在喀山成功會晤,中印關係重啟再出發,兩國交往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中國和印度是兩大東方文明古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也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員,肩負著造福兩國人民、促進發展中國家團結振興、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責任。做睦鄰友好的朋友、相互成就的伙伴,實現“龍象共舞”,應當是中印雙方的正確選擇。
習近平強調,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雙方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處理中印關係,通過天津會晤再提升,推動兩國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首先要加強戰略溝通,深化彼此互信。只要把準了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互為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這個大方向,中印關係就能綱舉目張、行穩致遠。二要擴大交往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印都處在發展振興的關鍵階段,應該聚焦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相互成就。三要照顧彼此關切,堅持和睦相處。中印兩國老一輩領導人70多年前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需要珍視和弘揚。要合力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不要讓邊界問題定義整體中印關係。四要加強多邊協作,維護共同利益。要共同展現歷史擔當,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作,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攜手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為維護亞洲乃至世界和平和繁榮作出應有貢獻。
莫迪表示,我同習近平主席喀山會晤為印中關係發展指明方向,印中關係重回積極軌道,邊境保持和平穩定,即將恢復直航,這些成果不僅惠及印中兩國人民,也有利於世界。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對手,共識遠大於分歧,印方願從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兩國關係。面對世界經濟高度不確定性,印中作為全球重要經濟體,加強合作十分重要。印方願同中方尋求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解決方案。印中都堅持戰略自主和獨立外交,兩國關係不受第三方影響,兩國合作將使21世紀真正成為亞洲世紀,雙方攜手將在國際事務中增強多邊主義的力量。祝賀中國成功擔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預祝天津峰會圓滿成功。
習:推動中土關係邁上新台階
與埃爾多安會面時,習近平指出,中國和土耳其同為新興大國、全球南方重要成員,都是有著獨立自主精神的國家。中土關係保持高水平發展,符合兩國根本利益,也符合全球南方共同利益。兩國要把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在實現國家富強的道路上相互成就,推動中土戰略合作關係達到新高度,攜手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習近平強調,明年是中土建交55周年,雙方要以此為契機,推動兩國關係邁上新台階。一是夯實政治互信,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加強反恐安全合作。二是深化務實合作,要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中間走廊”計劃對接,推進中歐班列南向通道發展,提升經貿、文化、旅遊等傳統領域合作水平,打造新能源、5G、生物醫藥等合作新亮點。三是加強多邊協作,要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等框架內密切協調,共同維護國際秩序和規則,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為世界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埃爾多安表示,土耳其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係,願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升貿易投資水平,加強基礎設施、新能源、農食、醫療等領域合作,促進教育、旅遊等方面人文交流,推動兩國關係持續強勁發展。土方將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上海合作組織即將舉行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土方願同中方加強上海合作組織內合作,促進地區和世界的發展繁榮。土方讚賞中方在中東問題上的公正立場,願同中方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習近平同日亦分別會見了越南總理范明政、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亞美尼亞總理帕什尼揚及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
習近平伉儷設宴歡迎國賓
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日晚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宴會,歡迎來華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國際貴賓。
習近平發表致辭,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來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國際貴賓表示熱烈歡迎。
習近平強調,上海合作組織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上海精神”,鞏固團結互信,深化務實合作,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成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明顯增多,上海合作組織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各國發展繁榮的責任更加重大。這次峰會肩負著凝聚各方共識、激發合作動能、擘畫發展藍圖的重要使命。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峰會一定能夠圓滿成功,上海合作組織必將展現更大作為、實現更大發展,為促進成員國團結協作、匯聚全球南方力量、助力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指出,天津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自古為京畿要地,是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引領下,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不斷展現新氣象。在天津舉辦這次峰會,一定能給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