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早前,行政長官在立法會就施政報告回答議員提問時表示,政府將推動養老金的基數和最低維生指數掛鈎工作,統計局希望上半年能夠完成評估長者消費物價指數,向弱勢社群、長者提供針對性支援。昨日在立法會舉行的社會文化範疇施政方針辯論會上,議員李振宇問及最低維生指數調整機制的檢視工作進展如何,並關注非強制央積金研究及強積金實施時間表。
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回應稱,社工局正檢視維生指數的相關機制,現正做數據分析,希望今年內可完成有關檢視工作;至於檢視非強制央積金工作,政府在2024年委託的學術機構已完成檢視非強制性央積金現況和發展的研究,相關報告亦已完成,稍後會適時公佈。
社會保障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代主席陳寶雲補充稱,非強制央積金的報告已經基本完成,整體而言,認同非強制央積金走向強制。她指出,雖然本澳經濟正有序復甦,但行業復甦步伐不一,尤其中小微企經營相對困難,未來會綜合經濟恢復情況,包括是否可回復 2019年經濟水平,以及工資中位數等作綜合考量,爭取達成社會共識。
議員羅彩燕關注民生福利與社會服務優化,認為應建立獨立的物價指數調整機制,逐步將養老金與維生指數掛鈎,並且考慮把照顧者津貼與維生指數掛鈎,以更好地支援照顧者。柯嵐回應表示,為分擔照顧者的壓力,政府設立了照顧者津貼,未來會繼續深化研究如何有效結合其他支援措施,更好地支援照顧者。至於養老金與維生指數掛鈎方面,政府將聯同學術機構開展有關養老金與長者物價指數的研究,完成後會盡快公佈。
另外,議員陳亦立反映醫療券使用率低,柯嵐指出,目前醫療券的使用率並不高,政府將進一步研究未使用餘額的處理方式,更好善用醫療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