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到,特區政府將謀劃推出一批具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重大工程項目,包括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為澳門未來發展增添新動能。行政長官岑浩輝昨日在“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中受訪提到,該四大項目建設是從佈局澳門長遠發展角度出發,搶抓國家機遇,結合澳門實際環境、充分發揮澳門獨特優勢展開的,爭取在8至10年完成預期目標。
“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昨日走進澳門,岑浩輝在政府總部接受媒體團採訪。他向記者介紹澳門發展情況時表示,經濟結構較為單一仍是本屆特區政府面對的首要問題。雖然澳門去年經濟總量達到4,000多億元(澳門元,下同),恢復至2019年八成多,但長期以來澳門的經濟結構與正常經濟體情況不一樣。博彩業多年高踞澳門“龍頭產業”地位,去年博彩業稅收約880億元,佔整體稅收約八成;即使其他行業佔 GDP近五成,而稅收卻僅約兩成,認為稅收貢獻失衡,未來要擺脫博彩業對政府財政“獨大”的局面。
他指出,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解決澳門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的問題,必須結合“一國兩制”的獨特定位和優勢,通過提高政府效能、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開展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等方面向前發展。
關於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到的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等四大項目建設。岑浩輝指,澳門高校首階段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延伸辦學將以澳門大學先行,整個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投資高達200億元,將分幾期建設,其中澳門大學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校區目前已經動工,預計2028年開始招生,相信長遠可為國家和澳門培養更多休閒旅遊業領域的高端人才。
至於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則以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標誌性、高規格的重大文化設施為目標,主要由澳門國博文化館、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當代美術館等場館組成。希望該文化區未來可建設成為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具標誌性的文化基地,展現澳門中西文化互鑒交融的特點,推廣和傳承中華歷史文化。其透露,相關項目需投資約120億元,自今年下半年起利用2至3年進行公開招標。
岑浩輝還提到,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填海工程已獲國家批准,預料投資約60億元,並已動工,將大力發展建設停機坪等機場硬件配套,致力將其打造成為珠江西岸國際航空樞紐。而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將打造成吸引國際前沿創新主體的承載空間,提供適合科技產業發展的條件及配套設施,希望能吸引海內外大型企業的研發總部和基地落戶澳門。
岑浩輝表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澳門的“必答題”,特區政府將多方面施策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他指出,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特區政府要起主導作用。因此,必須提高政府決策能力,建立解決跨領域、跨範疇、涉及經濟社會各方面問題的政府管理體系。要改善營商環境,完善營商法律制度、稅收及相關政策,鼓勵引導新興行業發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方面,岑浩輝認為其是加速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抓手”,是“破局”的關鍵所在。他回顧了深合區的建設發展歷程,指出儘管近年來取得一定成績,但距離目標仍有差距,本屆特區政府將把高質量實現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第二階段發展目標作為重大任務,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進合作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和成效。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方面,岑浩輝稱,澳門要利用獨特地位和優勢,積極向外拓展發展空間,發揮好內聯外通的作用,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今年特區政府計劃訪問東南亞、東北亞國家,設立經貿辦事處,牽頭組織澳門旅遊業界積極“走出去”與其他國家拓展合作機遇;此外,在進一步深化和葡語國家交流的同時,也會嘗試拓展與西語國家的往來。
岑浩輝並提到,澳門正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各行各業尤其是年輕一輩要把握大勢,擁抱新變化,走進大灣區,尋求發展機遇,開拓視野,實現自我價值。他寄語澳門青年要走出舒適區,主動求變、抓住機遇,走進橫琴、融入灣區,闖出一條視野開闊、人盡其才、所學能用的道路。
“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4月23日在廣東深圳正式啟動,旨在全面深入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就,展現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美好前景。據了解,本次主題採訪活動將持續至4月29日。期間,來自近30家中央媒體、廣東媒體和港澳媒體的上百名記者深入粵港澳三地採訪,通過實地參觀、人物訪問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果、為港澳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全景呈現大灣區作為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創新動力、人文交流示范地的獨特魅力、全球資源配置樞紐的無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