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澳門市容美化整潔工作組推動的“全城清潔大行動”橫跨4月至5月,聯動社團、機構及廣大市民,共同清潔社區,冀藉此喚起大眾對環境衛生的關注,凝聚各界力量,以實際行動共建美麗清潔城市。
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邀請市政署環境衛生及執照廳廳長馮惠星、食品安全廳廳長張桂達、環境衛生處處長歐偉新及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主治醫生楊俊杰出席,與聽眾探討全城清潔大行動及城市環境衛生議題。
馮惠星在節目中介紹全城清潔大行動詳情時指出,活動期間會加強巡查及抽檢食肆、食品加工場及建築工地,亦會一連9周於全澳多個社區巡迴設置圖片展介紹環境衛生資訊,並於週六及週日設諮詢街站向居民提供防治老鼠的技術意見、對“三無”大廈作重點宣導等,期望大行動喚起市民對社區環境的關注,增強公眾對環境衛生意識,共同營造更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他提到,市政署稽查人員會特別在夜間監察食肆垃圾棄置情況,署方去年處罰300多宗食肆違規棄置垃圾的個案。雖然全城清潔大行動為期2個月,但環境衛生專責小組會持續跟進相關工作。
關於防鼠工作,張桂達表示,市政署於今年首季已巡查逾2,500間食肆、外賣店等食品生產經營場所,巡查間次同比有所上升,巡查期間會加強檢視蟲鼠問題情況,一旦發現問題會要求場所立即改善,並會透過複檢持續跟進。他強調,防治鼠患是長期工作,業界有責任制定有效的蟲鼠防控計劃,營造“防鼠三無環境”,共同守護澳門美食之都金名片。
防蚊滅蚊方面,楊俊杰指,當局透過誘蚊產卵器指數監測各社區蚊蟲情況,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蚊患,今年首季已巡查孳生源約4,000次,化學滅蚊頻率亦由3月起上調至每月2次,1至3月已滅蚊400次。他又稱,本月踏入伊蚊孳生較活躍的階段,呼籲市民清除家居及工作環境的孳生源,出門做好防蚊措施。
歐偉新表示,休憩區的餵飼行為和閒置土地內的物品等,會衍生蟲鼠問題。署方會透過巡查或接到的投訴,宣導和持續觀察,如無改善會進一步開展執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