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進再生水利用,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透露,預計明年率先向已有雙管道的8,000多戶石排灣公屋和澳門大學校區提供再生水,應用於沖廁和綠化灌溉用途,透過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供水壓力。
黃穗文指出,澳門水資源匱乏,絕大部分原水由內地供應。為加強水資源循環利用,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再生水利用,計劃通過先進污水處理技術,將生活污水轉化為再生水,用於沖廁和綠化灌溉等非飲用領域,預料明年初可向已有雙管道的石排灣公屋和澳門大學校區等 8,000多戶提供再生水。
引入再生水後水費降價
被問到再生水的收費及住戶是否有選擇權,黃穗文回應表示,雖然目前未公佈再生水水價,但肯定低於自來水水價,而引入再生水後,水費將會下降。另外,由於石排灣公屋建造時已規劃使用再生水,住戶無法選擇是否使用。當局早兩年已開維修保養班,指導再生水的喉管接駁,預料今年下半年展開相關推廣宣傳。
作沖廁綠化等非飲用用途
據海事及水務局網站的“再生水資訊專題網頁”介紹,再生水是污水經過深化處理後可循環利用的水,作非飲用用途,如沖廁、綠化等。考慮到再生水管網是再生水供應的主要基建設施,澳門現有舊城區基本欠缺增加再生水管道的空間及條件,故此,再生水供應的區域將會集中在已建有雙管道系統的區域,以及新發展的城區,相關區域的再生水會由再生水站供應。由於再生水站供應的再生水來自污水處理廠,政府決定於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污水處理廠及路環污水處理廠旁各興建一座再生水站。
資料顯示,路環再生水站分兩期建設,第一期供水能力為2,500立方米/日,計劃2026年向石排灣公屋及澳門大學供水。第二期完成後,供水能力將提升至15,000立方米/日,供水時間將配合路環污水處理廠升級工程進度,供水區域除石排灣公屋及澳門大學外,將延伸至偉龍馬路地段及路氹城區。而人工島再生水站的供水能力則為25,000立方米/日,供水時間將配合人工島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進度,供水區域包括人工島、新城A、B、C、D、E區及黑沙環P地段暫住房。
路環再生水站第一期主體工程已於去年10月底動工,項目判給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判給價格82,759,562元,施工期387工作天,最長430工作天。
另外,關於海上遊方面,黃穗文指,當局去年已在外港碼頭開設一條專道,供海上遊服務。目前已有一間船公司以外港碼頭作為靠泊點的航線。亦有船公司希望增加靠泊點,增加旅客體驗。船公司申請的批核手續簡單,只要訂定方案及應急措施,當局有條件會盡快批覆。近年六大綜合度假休閒企業積極發展非博彩元素,其中便包括海上遊,當局一直有推動休閒企業與船公司、漁民互助會合作,舉行與漁業文化相關的海上遊活動,增加海上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