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青局此前透露,為配合澳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及落實《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提出“加強創意與科技教育”等發展目標,正開展微調《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的工作,並有序開展“基本學力要求”及“課程指引”檢視修訂的工作計劃。教青局局長在昨日開學日巡視學校後受訪稱,“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在調整上擬加入科技教育、人工智能(AI)元素,進一步提升學生能力,同時亦會提升愛國教育,補充國家安全、中華文化等方面的教材,希望在 1至2年內出台實施。
龔志明強調,新的課程框架和基本學力不會增加學生學習時數,亦不會增加課程門類,只會因應新課程需要進行增減,以及有一些側重。局方會堅持以學生多元學習、配合多元評核,進一步減輕學習壓力,同時保障學生基本學習質素,並因應學生需求調整。他提到,科技教育方面將調整課程,加入AI、STEM等元素,而智慧校園和智慧教學正陸續開展,本學年有26間學校參與了智慧教學的先導計劃。另一方面,會繼續透過教育基金供學校補充和發展教育網絡或教育設備,亦會透過和科學館的聯動工作,開辦青年科技村計劃,每間學校都有設名額,讓有興趣的學生感受沉浸式的科技教育。此外,教青局亦利用科學館聯合高等教育的師資力量培訓學生,讓更多學生投身於理工科發展。
因應本澳出生率下降,龔志明指會透過學校整體班級編排進行規劃,現時小學、初中均呈現增加人數趨勢,會盡早培訓教師具不同教育階段執教的資格,讓學校在相若規模下辦學。同時每班人數由25至35人,起到一定調節作用,可彈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