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本報訊】行政長官岑浩輝昨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應議員關於2026年施政報告的提問。會上,多名議員關注城市規劃、都市更新及四大重點工程項目的進展。岑浩輝回應時提到,《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提出“一河兩岸”概念,將在內港及下環區打造具備便利交通、景觀特色及經濟集聚的灣區;遠景將建立融合防災元素且具活力的沿岸商業街及水岸公園,通過整治增強內港一帶的韌性。至於推進都市更新方面,政務會議決定把都更公司納入運輸工務司司長監督管理,由該公司有序推動都更建設,目前正分析暫住房的租金和分配方式,以及研究擴大現有暫住房和置換房的適用範圍。
.jpg)
明年施政報告提出,落實《都市更新法律制度》,推動“祐漢七棟樓群”及其他重建項目,研究擴大已落成的置換房及暫住房的適用範圍,為都市更新的項目收購或置換提供更多便利。檢討城市總體規劃,積極推進北區-1、外港區-1、外港區-2及氹仔中區-2等分區詳細規劃工作。
議員梁鴻細關注都市更新的進展,指本澳現時約有5,000棟30年以上的舊式樓宇,而舊式樓宇的業主多為長者,希望當局為相關群體以合理價格租用、置換相關的暫住房、置換房及長者公寓。其並提到,隨著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建設,發展“一河兩岸”的濱海區域文旅商圈是必然發展趨勢,問及政府未來如何就“一河兩岸”的建設實施區域範圍的都市更新。
岑浩輝表示,“一河兩岸”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提出的概念,主要考慮與珠海強化區域發展,打造濱河旅遊合作區,如商業街、水岸公園等,增加內港發展潛力,這屬於“中區-2”、“中區-3”詳細規劃的編製。運輸工務司司長將因應綜合整治內港問題一併研究“一河兩岸”方案,在防災之餘,也能聯動灣仔發展“一河兩岸”。
至於推進都市更新方面,岑浩輝表示,本澳提出都市更新已20年,《都更法》生效後已成立都更公司,其與都更公司董事會主席林金城已多次交換意見,尤其都更公司應由哪個部門監管。經政務會議後,決定由運輸工務司歸口管理,下一步會研究明確暫住房的租金及分配方式、都更公司的定位及發展規劃。
另外,議員李良汪問及都市更新會否從整體片區規劃考慮。岑浩輝表示,片區規劃都市更新,令片區宜居宜住,需要公開諮詢,“北區-1”的分區規劃編製時會諮詢公眾。公共部門正推進研究北區、青洲及林茂塘一帶的分區(詳細)規劃,強調舊區規劃要綜合多方面共同考慮,包括樓宇高度、人口密度及居住環境等,都更公司亦要研究如果配合有關要素,推動分區規劃工作。他形容新城A區“白紙一張”,易規劃建設,但舊區人口密集,有些建築不能放高,需要政府、議員、社團一道思考解決,在都市更新的同時考慮市容、都更公司如何配合等。坦承目前未能回應如何去做,但明年肯定要面對。
明年度施政報告亦提到積極推進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等四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議員高岸聲關注四大工程項目建設進度及下一階段部署。
岑浩輝表示,四大重點工程項目正有序推進,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將分三期建設;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正廣泛收集社會意見,當中暫名為澳門國博文化館的項目預計2026年可開展建築概念設計招標等工作;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正全面推進機場擴建填海工程,設於橫琴的澳門國際機場前置貨運站早前已動工,預計2027年上半年建成,落成後第一年吞吐量約3.2萬噸,5年後吞吐量規劃為12萬噸,10年後吞吐量為30萬噸貨運;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方面,政府已設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籌建工作組作出跟進,將於本月底啟動意見徵集,並計劃於2026年設立“澳門國際科技產業中心”,作為科技園的先導及試驗平台。
岑浩輝表示,本澳有不少優秀的中型科研企業,但欠缺集聚地,就此,科技園將按“企業需求、市場需求主導”的原則,因應澳門實際環境,優先引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數字科技及航天科技四大領域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