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北京9月9日消息,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會議信息顯示,“十四五”期間,中國“大國重器”多空間維度實現了突破。
重器推強國建設增民生福祉
“大家剛剛看完九三閱兵,相信大家會感到十分震撼、無比自豪”,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重大技術裝備被譽為國之重器。“十四五”期間,中國實現了一批標誌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培育帶動了關鍵配套企業迅速成長,裝備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不斷優化,基礎創新和先進製造能力持續增強。
在推動強國建設方面,上天入地、鑽山探海,“大國重器”多空間維度實現了突破。C919大飛機翱翔藍天,累計交付22架,安全運送旅客超過300萬人次;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AG600已經取得了中國民航局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預計年底前將有3架飛機交付使用;長征七號運載天舟九號僅用3個小時就完成了太空的物資“閃送”;“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的深度勝利完成了鑽探,“滄淵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在各重大建設工程中不斷刷新工程掘進紀錄,讓天塹變通途。
此外,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自商業首航以來至今已經運營了140餘個航次,接待中外旅客超過53萬人次;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已經正式入列,最大鑽探深度達到1.1萬米,助力科學家探索深海奧秘。
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面,智能高效稻麥聯合收割機1分鐘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大幅度提高了夏收秋收的效率。“華龍一號”“國和一號”核電機組單台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可以滿足上千萬居民的用電需求。復興號CR450動車投入使用以後,運營時速可以達到400公里。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腔鏡軟組織手術機器人研製成功,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
我國將加快融合基建建設升級
同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在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在“廣覆蓋”方面,中國網絡能力邁入“雙千兆”,全國三分之二的地級市達到千兆城市標準。網絡覆蓋通達“縣、鄉、村”,“寬帶邊疆”建設加快。截至2025年7月底,全國累計建成5G基站459.8萬個,千兆端口數達3,053.2萬個,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
在“促協同”方面,實施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中國在用算力設施達1,085萬標準機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
在“強賦能”方面,全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2萬個,一批“無人礦山”“黑燈工廠”“智慧港口”等新模式、新業態逐步壯大。全國中小學實現100%互聯網接入率。5G、千兆光網應用在500多家三甲醫院落地推廣,覆蓋院前急救、住院治療、康復出院等各個流程。
下一步,工信部將紮實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進一步鞏固基礎網絡全球引領優勢,推進重點城市、熱點地區5G-A網絡覆蓋,引導萬兆光網從技術試點走向部署應用;進一步提高算力設施綜合供給水平,引導算力設施佈局優化;進一步加快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打造新型工業網絡,推進蜂窩車聯網部署,加快構建現代化信息基礎設施體系。